是“打”还是谈?“美国关税大限”将至!中方态度明确,信号强烈

Connor 欧意app下载 2025-07-30 3 0

据白宫官网消息,8 月 1 日关税政策调整期限临近,多国与美磋商进入白热化阶段。美国关税政策的历史轨迹中,反复调整留下深刻教训。1861 年,高关税政策加剧南北经济割裂,成为内战导火索之一。1930 年《斯穆特 - 霍利关税法》通过后,美国对 2 万余种进口商品加征关税,直接引发全球贸易报复,全球贸易额暴跌 66%,将美国经济拖入大萧条深渊。这些事件印证关税武器对全球经济的破坏性。

是“打”还是谈?“美国关税大限”将至!中方态度明确,信号强烈

贸易(资料图)

美欧贸易谈判呈现表面进展下的深层分歧。双方虽宣称达成框架协议,特朗普坚持对欧盟钢铁维持 50% 关税,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则强调将以配额制替代现有税率。汽车关税领域,美国威胁对欧盟汽车加征 25% 关税,欧盟则提出若实施将对美国农产品加征报复性关税。

美韩谈判进入冲刺阶段。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表示,已向美方提交造船业合作方案,希望将双方汽车关税统一为 15%。美方对韩国汽车配件关税减免持保留态度,要求韩国在半导体材料出口限制上做出让步。

美日贸易协议签署后,分歧持续发酵。美国称协议将带来 5500 亿美元对日投资,日本官方统计显示实际承诺投资不足 1200 亿。协议生效时间未明确,美国要求日本扩大牛肉进口配额,日本则坚持以大米关税减免作为交换条件。

美国关税政策背后隐藏多重动机。通过加征关税,美国试图缩减贸易逆差,2023 年数据显示其对华贸易逆差仍达 3829 亿美元,关税政策未达预期。制造业回流目标同样受挫,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,2023 年制造业就业人数仅增长 1.2%,远低于政策制定时的预期。国内政治层面,关税政策成为特朗普争取铁锈地带选民的重要工具。2024 年大选临近,摇摆州的制造业工人选票被视为关键,维持强硬关税姿态成为其竞选策略核心。

是“打”还是谈?“美国关税大限”将至!中方态度明确,信号强烈

展开全文

贸易(资料图)

中方在关税问题上立场清晰且坚定。商务部明确表示,美方需全面取消对华 145% 的不合理关税,不存在 “部分减免” 的谈判空间。中国常驻 WTO 代表团已就美国关税措施提起 12 项诉讼,其中 3 项裁定美国违规,中方保留采取相应措施的权利。

反制手段体现系统性与针对性。“不可靠实体清单” 制度已实施,对参与对华技术封锁的美国企业进行限制。稀土出口管制政策升级,2023 年稀土永磁材料出口量同比下降 18%,精准打击美国新能源和军工产业链。医疗设备反倾销调查启动,涉及美国 23 家企业的监护仪、超声设备等产品。

美国关税政策若全面落地,全球经济将面临严峻挑战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,全球加权平均关税每上升 1 个百分点,全球 GDP 年增速将下降 0.5%。当前美国拟实施的关税计划可能使全球关税水平上升 3.2 个百分点,直接导致全球经济损失超过 1.2 万亿美元。

产业链重构引发连锁反应。越南、墨西哥等国成为部分企业转移产能的选择,2023 年越南对美出口增长 21%,但企业运营成本平均上升 35%。供应链长度增加导致交货周期延长,电子行业零部件库存周转率下降 27%,整体生产效率受损。

是“打”还是谈?“美国关税大限”将至!中方态度明确,信号强烈

贸易(资料图)

全球贸易体系正经历前所未有的考验。美国关税政策打破 WTO 框架下的关税减让原则,已有 112 个国家启动关税报复措施。多哈回合谈判停滞多年后,全球贸易治理陷入真空,区域性贸易协定成为各国应对不确定性的选择,RCEP、CPTPP 等区域机制成员数量持续扩容。

面对关税大限,对话协商仍是唯一可行路径。中美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,贸易额占全球 15.6%,任何对抗都将波及全球。历史经验表明,1930 年代贸易战导致的全球经济衰退持续十年,而 1980 年代美日广场协议虽有争议,但通过协商避免了全面贸易冲突。

国际社会期待美国回到多边贸易框架,以建设性态度解决分歧。各国企业联名致信美国政府,已有超过 1500 家美国企业反对加征关税,警告将导致 120 万个就业岗位流失。全球经济的韧性,最终来自各国对开放合作的坚守。

评论